当前位置: 专家智库 > 文旅报告 >
专家风采 前沿观点 文旅报告

《意见》解读之九:打造陇原精品演艺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8 15:24:22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宣学洲

  按:5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吹响集结号。在大会召开前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意见》要求,从5月26日起,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将陆续刊登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解读《意见》政策措施的系列文章。

  文艺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演艺是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最大增长点。甘肃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是文艺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多元并蓄的厚重文化是艺术创作发展的不竭源泉。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着眼于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立足于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全省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科学规划和系统阐述。

  旅游演艺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打破藩篱抓项目、整合资源做产业,打造旅游演艺精品剧目,开展驻场演出,扩大旅游消费,增强文化产业实力,收到明显成效。在全省旅游业稳步发展的驱动下,旅游演艺剧目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演艺票房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全省旅游演艺项目组织演出2959场,接待国内外游客176.77万人次,票房总收入达3.17亿元。仅敦煌一地,2019年全年演出达2517场,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70万人次,票房总收入近3亿元。按照国内外相关测算数据,成熟旅游演艺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可达1:5至1:10计算,2019年全省旅游演艺项目带动社会消费超过20亿元。《又见敦煌》荣获“中国独立剧场旅游演艺十强”第三名,更是创下一天连演12场的中国旅游演艺单日演出场次纪录。2021年,受疫情影响的各地旅游演艺项目,仍然实现了演出场次1673场,接待省内外游客91.27万人次,票房收入1.84亿元,来之不易的良好业绩,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旅游演艺成为全省艺术创作的新亮点。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坚持做好“老字号”的升级改造、“原字号”的发展壮大,“新字号”的培育开发,积极创作具有甘肃元素、中国精神的优秀演艺作品,形成了抓原创、排经典、推精品的演艺创作新格局。从2008年4月甘肃省杂技团《敦煌神女》剧目入驻敦煌市,开启甘肃大型旅游演艺项目驻场演出开始,经过15年的市场培育与开发,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已成为敦煌旅游业的重要内容和名片,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也将于今年投入运营。敦煌市也将成为全国绝无仅有、同时有4台大型旅游演艺项目运营的县级旅游区域。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天下雄关》先后成功搬上舞台,填补了张掖、嘉峪关等河西走廊重点旅游城市没有大型驻场演艺的空白。兰州市打造的黄河楼大型光影秀《大有兰州》、大型激光水舞秀《记忆盘古》屡次登上中央电视台。

  文艺精品成为旅游宣传的新途径。文旅融合让“诗与远方”走到了一起,在各级文旅部门的组织下,省内外艺术家用自己创作的艺术精品,让一个又一个旅游景区走出深山,为世人所知。陇剧作为甘肃省独有剧种,《官鹅情歌》《西狭长歌》《大禹治水》等一系列反映甘肃深厚文化资源的精品剧目自诞生以来,有力宣传了甘肃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官鹅情歌》以感人肺腑的舞台故事,升华了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旅游文化资源的典范,发扬了“陇剧讲陇事,陇人述陇情”的陇剧精神,该剧的创作地——昔日贫困的陇南宕昌官鹅沟,现在已蜚声国内外,成为游人如织的中国“爱情谷”,成为文化艺术助力脱贫攻坚的经典实例。秦腔《麦积圣歌》以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石窟44号石窟主雕塑为原型创作,用凄婉壮美与跌宕起伏的剧情,塑造了一位伟大中华女性形象,让故事发生地成为游客到天水旅游的必游之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综艺歌舞《甘州乐舞》《黄河之上·多彩白银》《骊靬神韵》等精品剧目,借助当地旅游节会活动,在旅游旺季实现常态化演出,进一步拓宽了旅游演艺市场。

  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题中之义。目前,与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旅游演艺的种类还不够多;与甘肃蓬勃发展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相比,旅游演艺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与国内外日益提升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相比,全省旅游演艺水平还需不断提高。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以超常之举推动文旅产业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甘肃文化旅游体验。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种,旅游演艺等线下大型演出,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客流。要将旅游演艺建设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支持各市州、各文化单位、4A级以上旅游景区至少推出一场常态化特色实景演出或文艺演出,支持18个大景区旅游演艺场馆提档升级;兰州、嘉峪关、张掖、武威、白银、天水、平凉、陇南、甘南和敦煌、临泽、永靖等重点旅游城市(县、区)要开展常驻旅游演艺项目。到2025年,建成10个以上全国知名的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培育20个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演艺精品,力推5个旅游演艺项目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旅游演艺产业链更加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旅游演艺市场繁荣有序的发展布局,涌现一批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打造一批运营规范、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演艺项目经营主体,充分彰显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发挥对相关产业行业的综合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演艺是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意见》提出,要支持全省重点旅游城市创编与城市文化气质相协调的沉浸式情景演艺。培育一批旅游版群众文艺展演代表作,建设一批民间文艺旅游展演基地。将“春绿陇原”惠民演出打造成为甘肃知名展演品牌。广泛开展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乡村群众文化活动,让全省“文化艺术之乡”兼具演艺之乡美称。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演艺已从1.0时代步入了3.0时代,从最初的镜框式旅游演艺(剧场舞台式演出),经过旅游演艺2.0时代(实景类旅游演艺),发展到目前的旅游演艺3.0时代(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旅游演艺产品,因其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极具“身临其境”般互动和娱乐体验,深得游客宠爱。各市州要立足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积极推进旅游演艺多元化发展,加强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建设,立足全域发展理念,在策划上避免同质化,陇东地区着眼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陇东南围绕康养产业、特色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宣传推广,陇中地区聚焦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提升,河西地区着力做好“一带一路”文章,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彰显独特民族风情,支持打造大型旅游演艺项目,鼓励发展音乐酒吧、庭院演艺等夜间文旅项目,打造敦煌系列、黄河系列、长城系列、民俗系列旅游演艺项目,让全省旅游演艺的舞台上不仅呈现柔美曼妙、绚丽多彩的敦煌艺术,也要呈现金戈铁马、威武雄壮的甘肃品格,打造刚柔并济、万紫千红的创作新格局。要组织开展对当地文化IP的深度挖掘,综合运用舞台造型、裸眼3D视觉、全息技术、烟雾技术、监控系统、高清屏、座席技术、人工智能、VR/AR/MR、沉浸式观演互动等手段不断提高演出的舞台效果和艺术表达,打造导向正确、内涵丰富、互动性强、多感官体验的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要在“旅游+演艺”的发展理念上,进一步树立“旅游+演艺+商业”“旅游+演艺+特色乡村”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开展特色文艺演出进特色商圈、旅游示范村活动,带动商圈、特色街区、A级旅游景区、旅游示范村、专业市场的客流量。各地发展旅游演艺项目,要根据当地文化资源禀赋程度和旅游市场规模,对客户群体做精准定位,切忌盲目扩大投资和规模,一定要量入为出,投资和回报相结合。鼓励省直文艺院团利用小剧场,开展常态化驻场演出,鼓励各类演艺企业创排适应游客消费特点的演艺作品。在一些游客量不大的地区,可考虑打造一些“小而美”的项目,整合当地文艺院团和民间班社、非遗传承机构和人员力量,盘活演艺资源,开展精品剧目常态化演出,创排适应极具当地文化特色、适应游客市场需求的小型演艺剧(节)目,通过政府购买演出的方式,以“春绿陇原”“文化进万家”等文化平台进景区,开展惠民演出,或结合近来新涌现的文化市集打造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场景,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出新玩法、新体验,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繁荣文化旅游市场。

  积极推进旅游演艺内容建设。演艺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反作用于生活品质和审美认知的提升。旅游演艺不仅仅是满足视觉的震撼、听觉的刺激,而是更深层地表达和传递文化力量的精神内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认同,其内核灵魂是对真善美的情感共鸣。各市州在推进旅游演艺建设上,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文化培根铸魂,扎实推进文化旅游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剧本为王”理念,加强一度采风创作,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演艺作品。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严格杜绝宣扬封建、迷信、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三俗”作品和项目出现。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旅游演艺发展的重要内核,积极与其他产业产品联动,推出“组合模式”,加强演出与餐饮、娱乐、购物等业态联动,加强旅游演艺与夜经济融合发展。要提前着眼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策划融入旅游演艺项目。

  积极推进旅游演艺营销体系建设。各市州要按照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集中捆绑开展旅游演艺产品线上线下宣传营销,着力打好特色牌、融合牌、联动牌,实施旅游演艺融合发展营销战略。要组建旅游演艺营销共同体,共同规划旅游线路日程,联合开展票务推广和宣传营销活动,协调省内主要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宾馆(饭店)及线上交易平台,建设旅游演艺票务销售网络。借助省内外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和演出联盟力量,发挥建立合作关系的银行、交通、文化企业网点优势,加强对旅游产品线路沿线城市宣传力度,加大游客抵达旅游演艺所在地之前的转化度,提高旅游演艺项目经济效益,延长游客在我省停留时间,带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发展。

(编辑:潘显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意见》解读之八:做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促进市场管理融合与服务质量创优
下一篇:《意见》解读之十:用心用力做好更有辐射力的甘肃文旅宣传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