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智库 > 前沿观点 >
专家风采 前沿观点 文旅报告

肖云儒:一弓两箭说黄河

发布时间:2022-12-14 10:30:54   来源: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    作者:肖云儒

  在2022中国黄河对话上,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发表了《一弓两箭说黄河》的主旨演讲,用中国地理、经纬度与文化、生态、区域战略阐述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观点精辟和独特。


  “一山两水”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永续不断的动力

  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不仅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培养基和源泉,而且“一山两水”的结构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永续不断的动力。
  什么叫“一山两水”?就是秦岭这“一山”隔开了黄河、长江这“两水”。我们也可以说,中国有自己的“两河文明”,这个“两河文明”跟我们在历史书上学的巴比伦的“两河文明”是不同的。比较它们的不同,你就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经向的,即由北向南流,两条河离得很近,只有100多公里。到了下游100公里左右,两条河合并为一条河,叫印度河,流入波斯湾。
  经向的两条河有什么特点呢?这个特点就是两条河的气候、物候和人的生存环境拉不开距离。两条河很近,拉不开距离就产生不了互补。
  中国的“两河”不一样,中国的长江、黄河在被秦岭割开之后,首先是纬向的,即按纬度流。它们最近的距离,是武汉到郑州500多公里;最远的距离是攀枝花到包头将近3000公里。因此,这中间隔着一个大秦岭,拉开距离以后,就形成了中国气候的南北差异非常大。不同的气候产生了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动物以及不同的人类生存环境和文化状况。因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由于两河之间距离的出现,产生了两个差异性非常大的文化存在。这种空间上的距离,导致了文化的差异,而时间上的距离又导致了递进,所以中华文化的结构是递进互补的结构。
  读中国历史我们知道,最早在黄河文明发源之后,黄河养育了我们中国历史的上半部周秦汉唐,从炎黄开始,但是它也消耗了很多黄河的水资源。到了中国历史的下半部,黄河显出了衰微的迹象。长江流域起来了,长江流域起来以后,用它丰饶的土地和物产养育中国,并且返哺黄河、支援黄河。所以中国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是一个四分之二节奏前进的:黄河、长江,长江、黄河,黄河、长江……你走了,我后退半步;我再走半步,你再走半步。这样中国就能够稳步前进。所以我说“一山两水”,黄河文明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对于中国上半部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主脉的、主干的作用,这就是黄河对我们的重要性。
  “一弓两箭”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机遇

  现在,中央提出了黄河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个最好的机遇,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是“一弓两箭”。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大湾区、以浦东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在中国东部沿海形成了一道“弓”。这个“弓”是发力的,这个“弓”走的比中西部快,但是这个“弓”必须把它的力量发射出去,才能够带动整个中国。因此中央出台了一个长江中游城市圈和成渝双城经济圈,这就是把以浦东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这把“弓”拉出来,可劲儿一根“箭”一直射到中西部,使得它的外循环转为内循环,带动整个内地的发展。
  目前,黄河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文件实际上告诉我们:第二支“箭”已经发出来了。第二支“箭”是通过五个城市群向中国的中西部发射的,即:山东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黄河“几”字弯城市群、兰新城市群。这五大城市群支撑了第二根“箭”。第一根“箭”是长江三角洲到长江中游的成渝;第二根“箭”是环渤海、青岛、济南、郑州、洛阳、西安设计的。“一弓两箭”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由沿海输向内地,带动内地外循环跟内循环相结合。
  这种“一弓两箭”的结构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最好的历史机遇,一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央文件的机遇,二是内循环跟外循环相结合、以内循环为主的政策的提出,三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一弓两箭”布局中,遇到了几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个机遇主要是解决黄河、长江中上游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第二个机遇是中央提倡以内循环为基础,内循环和外循环相结合;第三个机遇是“一带一路”大陆桥的提出。所以,黄河高质量发展,现在遇到了最好的历史机遇期。
  那么,黄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同时是是文旅资源的盘活,搞好生态就是文旅市场,所以,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为文旅事业奠基。
  以《黄河大合唱》精神发展黄河文旅事业
  第一、要以《黄河大合唱》的精神发展黄河文旅事业。什么是《黄河大合唱》精神?一个是集中主题,唱响黄河主旋律;另一个是多声部各显其能、各出异彩、综合发展。
  第二、要抓好黄河流域五大古都的旅游开发。黄河流域五大古都是:西安、洛阳、新郑、安阳、开封。把这五大古都的旅游搞好,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合力共进。
  第三、黄河旅游要更加平民化、家常化、智能化、体验化。把黄河山水旅游资源提一个级,就会有崭新的平台,而且容纳量很大,近几年民宿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了这一点。
  第四、可以在文旅演出中打造一个《黄河大合唱》品牌。在黄河流域重要景区搞三二十分钟之内的《黄河大合唱》夜景演出,统一设计、统一品牌、统一灯光,形成黄河旅游连锁性发展。
  黄河文旅对话的重要意义在于我们把手拉到了一起,我们把手攥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我们的文旅事业。

(编辑:潘显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王若冰:黄河的颜色
下一篇:张辉: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六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