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报道 > 丝路头条 >
丝路头条 文旅动态 区域协作 文旅周刊

中意丝绸之路对话:中国西北和丝路风情绽放意大利

发布时间:2023-04-03 11:55:50   来源: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作者:江城子

  为增进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答谢社会各界对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的帮助与厚爱,在复活节即将到来之际,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与意大利电视台OVERLAND NETWORK合作,特意组织了一系列由意大利和中国拍摄的丝绸之路精美纪录片,通过电影人独特的视角,重温历史、重走丝路,寻迹古丝路留下的文明印记,在曾经的关隘、城市、驿站、道路上能够看到的是依然鲜活的生命力;丝路并未走远,千百年来它串联起的文明纽带正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丝路是一条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为中华文化带来了美丽的异域风情,也为西方揭开了东方古国的神秘面纱。

  主题纪录片对话之前,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梅毕娜教授为中心顾问(Beppe Tenti、Luisa Maggi、高树艾、陈金隆、饶俊媚、王耀峰、郑晓君、胡小梅、胡小娥)、秘书(刘梅、胡潇丹)、副主席(秦兵)举行了隆重的授聘仪式。接受聘任的中意两国社会贤达一一走上剧院舞台中央,梅教授一一向大家宣读受聘者的简介和贡献,勉励诸位继续为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多做贡献。在镁光灯和聚光灯的双重加持下,受聘者双手郑重接过梅教授精心制作的聘任证书并合影留念。

庄重的授聘仪式

  授聘仪式结束后,制作精良、精彩纷呈的中意两国丝绸之路纪录片对话正式拉开了帷幕。

  中国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长王晓民站在古丝路的起点——中国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前,匠心独具、系统组织拍摄了一组大气、唯美的记录片,激情澎湃地向意大利朋友介绍中国西北地区文化和旅游特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英语讲解员郑絮斐发音标准,使用娴熟的英文声情并茂地叙述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故事”。现场意大利友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剧院中央的大屏幕,欣赏来自中国西北的绝美山川河流、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刻画出的独特人文风貌、名胜古迹,无不发出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剧终迎来了长时间的掌声。

中国西北旅游协作区纪录片和现场观众

  已入耄耋之年的Beppe Tenti(87岁)是意大利著名电视制片人和探险家,被誉为“当代版的马可·波罗”。他曾亲自组团,先后13次自驾菲亚特汽车、拖拉机、卡车、摩托车、越野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不同的交通工具沿丝绸之路来到过中国,并将沿途一路所见所闻拍摄为《我的“丝绸之路”》大型纪录片。

Beppe及其《我的丝绸之路》大型纪录片

  在今天的对话现场,和蔼可亲,又有点老顽童特质的Beppe从其Overland电视台数据库中撷取最经典的一段记录片,以抑扬顿挫、轻松戏谑口吻讲述他们从马可·波罗的出生地威尼斯出发,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蒙古和中国西藏、青海,最终抵达北京。Beppe满怀深情地回忆到,丝路探险之旅是他一生最值得珍藏的宝贵人生历练,他始终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亦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丝路探险之旅开拓了他的视野、锤炼了他的意志、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善莫大焉;丝路探险之旅促进了亚欧非民间的友谊和文化、经贸的交流。

  最后,主办方还播放来自中国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中国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学者等特意发来的祝贺视频和贺信。

国内专家学者发来贺辞、贺信

  后疫情时代,随着中意之间经贸、旅游、文化、医学、艺术各领域之间交流的升温,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近期先后主办了中意瓷器对话、中意服饰对话、中意丝绸对话、中意丝路纪录片对话等系列专题活动,旨在推动中意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深入文化交流,为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文化鼓与呼、为世界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和平共处鼓与呼。

(编辑:潘显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大美青海”走进“诗画浙江” 浙青共赴“诗与远方”之约
下一篇:2023年第一季度西北推进区域协作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