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报道 > 丝路头条 >
丝路头条 文旅动态 区域协作 文旅周刊

马耀峰:以系统性思维破局西北文旅“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7 18:52:48   来源: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    作者:马耀峰

       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动之际,西北旅游业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联合丝绸之路旅游智库,近期推出“破圈整合与格局重构”主题建言月活动,广纳社会各界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马耀峰在建言中,以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和创新视角,为西北文旅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路线图。

       马耀峰教授认为,西北文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他提出以陕西为引领,打造“西北文旅共同体”,通过“丝绸之路文旅走廊”等旗舰项目,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客流预警、资源调度和联合营销的智能化,为西北文旅注入科技动能。在红色旅游方面,他建议整合延安、会宁、六盘山等地的资源,推出沉浸式研学产品,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国际视野是马耀峰教授建言的一大亮点。他主张以“重走千年商道、体验文明交融”为核心理念,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文旅精品线”,让游客通过非遗工坊、特色住宿等体验项目,深度感受丝路文化的魅力。此外,他还强调跨国合作的重要性,呼吁优化签证政策与交通服务,让丝路旅游真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

       在业态创新方面,马耀峰教授提出,西北文旅应紧抓数字经济机遇,推动智慧旅游转型,同时关注银发经济、亲子研学等细分市场,满足全龄化消费需求。从低空飞行到冰雪旅游,从国潮文创到夜间经济,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将为西北文旅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体制机制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马耀峰教授建议完善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优化政策支持,并通过便利化措施和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文旅消费环境。

       这份兼具战略高度、系统思维与实操性的建言方案,直指西北文旅“资源碎片化、体验同质化、机制壁垒化”等痛点,深刻把握西北文旅“资源富集但整合不足、文化厚重但转化不够”的发展瓶颈,为“十五五”西北文旅破圈整合与格局重构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推动西北文旅从“地理板块”向“价值高地”跃升,更有望成为“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西北文旅“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五大建议

       

       建言者:马耀峰,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二级教授,博导,陕西省政府原参事,中国旅游地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024获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建议一  创建陕西引领的西北文旅发展新格局

       第一,创建区域协同下的“西北文旅共同体”。打造陕西牵头的“丝绸之路文旅走廊”旗舰项目。创设西北文旅合作基金,重点支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创建“西北文旅数据平台”。由陕西负责搭建西北文旅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客流预警、资源调度、联合营销智能化。

       第三,破解西北基础设施共性短板。深化交通网络“破壁行动”,推进智慧文旅服务中国西北全覆盖。

       第四,推进西北地区红色旅游联动升级。整合陕西延安、甘肃会宁、宁夏六盘山、新疆兵团等红色旅游资源,推出“新时代西北红色研学路线”,开发沉浸式党课,如“重走西路军”VR体验等。

       第五,推动西北文旅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拓宽西北旅游协作区动能,以陕西“开放枢纽、技术赋能、标准输出”为核心,做好西北文旅资源整合平台,通过科技与业态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搭建国际化的西北文旅形象展示中心。

       建议二  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文旅精品线”

       第一,践行“重走千年商道、体验文明交融、共享丝路荣光”的核心理念。整合历史、文化、旅游、外交和商业等资源,提供沉浸式、真实、多维度的丝路文化,涵盖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与当代体验,体现丝路精神,促进民心相通的高端文旅体验线路建设。

       第二,有效利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以故事线体验丝路核心精神,促进“商队之旅”“信仰之路”“艺术传播”“美食交融”“技术交流”等贯穿始终,让游客成为“现代商队”一员。

       第三,创建体验非遗工坊。让游客亲手参与敦煌壁画临摹、和田玉雕、撒马尔罕造纸/丝绸、波斯地毯编织、土耳其陶瓷制作等。

      第四,创建丝路特色住宿。精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或独特设计的酒店,如敦煌山庄、乌兹别克斯坦庭院民宿、卡帕多奇亚洞穴酒店、波斯花园酒店等,满足游客消费需求。

       第五,强化丝路沿线国家的有效合作。首先,优化交通服务。境内段采用豪华巴士或包车,跨国段优选舒适航班或特色火车,创设跨国高铁旅游专线。其次,出入境签证便利化。争取多国联签、简化手续、延长有效期,如中亚五国团队签便利化等。

       建议三 厘清中国西北“十五五”文旅业重点任务

       第一,深化文旅融合,强化文化赋能。强力打造旗舰工程。推进长城、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发红色旅游、非遗主题线路等文旅精品项目。推进业态创新。支持文博场馆、文艺单位与旅游企业联动,拓展夜间消费、沉浸式体验场景等。

       第二,借力数字经济,推动智慧旅游转型。强化技术应用。推广5G、AI、大数据在预约导览、客流监测中的应用,建设国家级旅游大数据平台。深化治理升级。构建“政府—行业—社会—公众”协同治理机制,提升文旅数字化管理效能。

       第三,关注全龄需求,释放文旅消费潜力。首先,要关注银发经济。开发康养旅居、怀旧游等适老产品,推进酒店无障碍设施及电视操作简化。其次,要关注亲子研学旅行。鼓励研学营地标准化建设,打造亲子度假酒店及无动力乐园。再次,要重视错峰休假。明确要求落实带薪年休假与传统节日结合,破解假日出行拥堵难题。

        第四,重视产品与场景创新,培育新增长点。一是重视特色文旅产品培育。如发展低空飞行(热气球、滑翔伞)、冰雪旅游、影视IP旅游等新业态。二是重视国潮培育。支持文博单位开发联名文创,打造“国货潮牌”。三是重视文旅场景升级。盘活闲置空间,打造创意市集,发展邮轮母港消费、水上夜游等全时体验。

       建议四  推进中国西北“十五五”文旅产品体系创新

       第一,推进特色旅游创新。以低空经济、冰雪旅游为重点,实施热气球观光、冰雪旅游提升计划等。

       第二,推进文旅IP创建。以影视/赛事主题游为重点,创建“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

       第三,推进文旅国潮消费创新。以文创联名、首发经济为重点,创建博物馆联名款、首店旗舰店等。

       第四,推进文旅场景创新。以沉浸式体验、夜间经济为重点,创建数字展览空间、夜间光影秀等。

       第五,推进文旅产品深度开发。如深化西安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嘉峪关文化遗产线特色的设计;青海湖→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自然风光线路;兰州→西宁塔尔寺→青海湖民族风情线路;开展沙漠露营、徒步穿越祁连山等活动。推进住宿与餐饮提升。如敦煌的沙漠帐篷营地、青海湖畔的藏式木屋;推出地道美食体验,如西安羊肉泡馍、兰州牛肉面、青海酸奶、新疆烤全羊等。

       建议五  推进中国西北“十五五”文旅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完善文旅业融合机制。强化文旅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规划,明确量化指标,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文旅放管服改革。简化演出审批流程,推行巡演内容审核“一地过审、全西北通行”。

       第二,推进文旅业产业政策支持。重视财政金融支持。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文旅项目,扩大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重视投资激励机制完善。探索旅游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入市交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第三,推进文旅消费环境优化。推进入境旅游便利化。扩大免签国范围、延长停留时间,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推进完善文旅市场秩序。严打“不合理低价游”“黄牛囤票”等,建立西北地区“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机制”。

 

       破圈整合,格局重构,西北文旅“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建言月持续进行中,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建言,赋能西北旅游,增强“丝绸之路・中国西北”旅游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西北旅游业在“十五五”时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与者可将书面建言发至被建言省区、兵团文旅厅(局)电子邮箱或专用邮箱xbly029@126.com,由秘书处登记转呈和公开传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榆林亮相兰州“印象黄河”文旅对接活动 共绘沿黄文旅协同发展新蓝图
下一篇:《中国黄河旅游年鉴》2025卷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