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报道 > 丝路头条 >
丝路头条 文旅动态 区域协作 文旅周刊

一起缅怀、追忆王若冰先生,他们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4-05-08 10:56:12   来源: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    作者:屈杉

  一位富有人文情怀、做出特殊贡献的著名作家,一位大家心中的好老师、好朋友——王若冰先生于53日猝然离世,让人生出无限感慨与哀伤。

 

  王若冰先生生于甘肃天水,为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协第五届理事会主席,丝绸之路旅游智库专家、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首席文化顾问。自称“秦岭之子”的他用脚步丈量秦岭,用作品为山河立传,几十年投身于秦岭文化研究,先后撰写出版了《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仰望太白山》《渭河传》《走读汉江》等著作,为传播美丽中国的山水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200712月王若冰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行》研讨会上,陈忠实说:“王若冰把秦岭命名为‘父亲山’,把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用自己的观点,用文化的观照,用一座山考证下来,视野之开阔是我没有想到的。”文学评论家雷达曾在王若冰的评论集《倾听与呈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人极厚道,却又激情似火。”

 

  这样激情似火的人走了,痛哉!著名作家贾平凹等各界人士纷纷以不同方式讲述他们心中的王若冰,并表达哀悼之情。让我们跟随这些真切的话语,一起追忆“秦岭之子”。

 

  王若冰是个作家,更是行吟者,他诗情非凡,激情满怀,几十年来在秦岭行走,叙写秦岭,他称得上是真正的秦岭儿女,在宣传秦岭方面他是有大贡献的。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贾平凹

 

  惊闻王若冰先生噩耗,深感悲痛和婉惜!两月之前,王若冰、王晓民先生和我三人相聚西安酒馆时光,仍历历在目。若冰先生离世,无疑是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秦岭、黄河研究领域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若冰先生在天之灵安息,一路走好!愿若冰先生家人节哀顺变,多保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 李国强

 

  我和若冰是好朋友、老朋友,我们都在秦岭的守护下生长、生活。若冰的秦岭研究享有盛名,我认为他的研究主要有这三个特点:第一是感受和思考相结合。他以“秦岭之子”的身份来研究秦岭之学,将秦岭生活记忆、童年记忆和对秦岭的思考结合在一起。第二是冷热结合。他将有温度的人生记忆、人生实践素材和有责任感的学术追求相结合,这是许多学者不及的。第三是知行结合。他以田野考察的方式进行研究,用成年以后的行走充盈、弥补、唤醒他童年的秦岭生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思万世事,著万千文”“眼到、笔到、心到”,这是他在研究秦岭方面的终生追求。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肖云儒

   

 

  深夜得知王若冰老师突然逝去,反复确认,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但不得不相信!王若冰老师是我在天水挂职时认识的文友。他在诗歌、散文、纪录片、文化考察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而且举办了五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为天水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他的突然离世,是天水文化界和全国诗歌界的不可弥补的损失!斯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王若冰先生千古!

   ——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主任 李晓东      

 

  惊悉王若冰先生不幸仙逝,万分痛惜,不胜伤悲,作为若冰诗家在陕老友,特呈上挽联,以示悼念。

  秦岭失骄子,太白华岳齐陨泪。

  诗坛坠朗星,关陇天河遍招魂。

——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商子秦

 

  听到王若冰逝世的消息,我深感震惊和难以置信。王若冰是文化界和旅游圈内许多人都能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他热心直率,厚爱无私,特别是在发现、培育文学新人,挖掘人与自然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山河文化研究和作品创作上独树一帜,成就了现代文学界书写山河文化与旅游的一个传奇。

  王若冰用自已有限生命的大部分旅程,开拓岀了行走秦岭、丈量秦岭、研究秦岭、书写秦岭、为山河立传的文学创作与现代传播之路,其海量作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和广泛好评。他的突然离世,是当代秦岭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颗巨星陨落,也是中国作家圈、诗歌界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中国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长 王晓民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王若冰先生以其卓越的才华、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品格,成为了我们心中不朽的楷模。他的离世,无疑是我们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将永载史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王若冰先生的一生,是对知识的无尽追求和对学术的执着坚守。他深耕于文学领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他的著作,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提升了我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他的学术精神,体现了一位学者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敬畏。

  王若冰先生的风范,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上。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他关心后辈,乐于提携新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年轻人指引方向。他的高尚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在王若冰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人的风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王若冰先生的离世,让我们深感痛惜。然而,他的精神与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学术精神,追求真理、尊重知识;学习他的人格魅力,保持谦虚谨慎、关心他人的品质;学习他的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文化、传承文化根脉。

  “风骨嶙峋堪傲雪,文章隽永自流芳。”王若冰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让我们以他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砥砺前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若冰先生千古流芳!

——丝绸之路旅游智库专家  王殿彬

 

  立夏,月季花开正艳。

  月季每月开花,从来没有见过,也许是个伪命题。要么是购买品种不对,抑或是打理不好,要么怀疑人品怀疑人生,月季看人开花。 

  红杏出墙,浮想联翩,月季出墙呢?曾经想将墙内月季与墙外高树连起来,搭成一个数十米月季长廊。刚刚长得有点模样,物业园林都看不顺眼无情砍伐了。出墙月季,命运多舛。

  改换思路,“月季长廊”沿着围墙,沿着院内银杏、红豆杉、柚子树、橘子树垂直生长,与紫藤、翠竹、葡萄、缠绕依偎,化身为“月季花墙”。

  依形依势依时,自生自爬自成。月季长廊未遂,是为月季祭;月季花墙鼎盛,是为月季赋。

  以此《月季祭赋》献给王若冰老兄,一路走好。感赋英才,祭奠英才。

——丝路智库专家 曾静平

 

  我们协会的常务理事、著名作家学者、央视最佳纪录片《大秦岭》撰稿人、天水市作协主席、《天水日报》副总编辑、善良真诚亦师亦友的王若冰先生千古!王若冰老师生态文学大作《走读汉江》,获“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三等奖,还没来得及领奖就……

——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 杨海蒂

 

  我在朋友圈看到王若冰先生于53日因病离开我们了,我也十分悲痛。不想,去年这时拿到了《走读汉江》这本书,我写了一段文字,发给了若冰先生,他还在朋友圈晒了一下我的文字感想。今年的此时此刻我们就很难对话了。特记之,老兄走好!

——陕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 王汉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五一”假期陕西文旅盛宴异彩纷呈
下一篇:甘肃文旅市场提前2个月进入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