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智库 > 前沿观点 >
专家风采 前沿观点 文旅报告

2023黄河非遗对话|胡新明: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11-07 14:02:06   来源: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    作者:胡新明

10月29日下午,“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系列活动——黄河非遗对话在延安宾馆举行。文旅、非遗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汇聚一堂,围绕“黄河非遗 世界共享”主题展开交流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围绕《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创新》话题,畅谈了非遗传承与应对市场变化的方法策略。

现根据发言整理如下,希望对各级文旅部门、非遗领域传承人和运营机构有所启发。

胡新明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善向上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保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实体实力的同步提升。所以传承学习开发弘扬我国上下五千年优秀璀璨的传统文化遗产,亦是国策更是我们世代为之不懈努力延续创造的责任,为此我们为传承和发展凤翔泥塑文化产业做了以下工作和努力。

深挖细究文化元素,筑牢泥塑品牌内核

作为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我自己通过30多年潜心研究挖掘考证,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记载,田野考察,走村串户访谈,出土实物验证,专家汇商交流论坛等多种形式,挖掘整理出10万多字的凤翔泥塑起源与发展的文献资料,一举更正了至七十年代以来误传的凤翔泥塑起源于元末明初的历史误区,精准的和数十位专家一道得出凤翔泥塑起源于先秦和兵马俑同源同宗,盛于汉唐,辉煌于当代的具有2400多年传承历史。为凤翔泥塑产业的后续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基石。通过造型对比,结构剖析,纹饰提炼,色彩构成,花卉组成,及广泛的民俗运用,积极向上的型、纹、色、花的寓意蕴含,现代美学价值等民俗文化知识,总结汇聚了大量的凤翔泥塑民俗文化内涵和故事,为凤翔泥塑的广泛传承和产业发展,集聚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更具感召力的文化影响力。使凤翔泥塑这一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成为当代人们仰望追求的时尚。

 

解放思想,创新传承,共同打造非遗传承超级联盟

在凤翔泥塑传承创新和生产经营领域,我们广泛团结和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打破我国自古以来世袭传承的旧观念,摒弃了唯我独尊的保守思想,让积极向上,时尚先进更具活力的文化元素和人才,跨行业非遗项目科学合理实惠的融入凤翔泥塑发展,结合发达便捷高效的网络媒介,是凤翔泥塑稳步高效传承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聘请天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胡锦伟,在传统基础上做新一代凤翔泥塑的设计和创新,他创作的萌萌系列泥塑十二生肖,和典雅高端的包装设计成为凤翔泥塑最具代表最高端最时尚的伴手礼产品,一度被一家公司全部包销,供不应求;和北京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凤翔泥塑衍生产品衣帽餐具服装系列火爆市场,传统老虎纹饰眼罩火到一物难求;与腾讯网及深圳雅昌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合作的泥塑产品,狐妖小红娘一场直播就销售数万件;与上海著名品牌恒源祥公司合作设计的泥塑彩羊系列泥塑产品一度冲上了世界劳伦斯大奖大会,成为国际级吉祥物礼品。为了扩大人才对队伍,目前我公司和50多家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和旅行社,签订了校企合作及研学体验协议并挂牌,已为12万多人次进行了凤翔泥塑的文化知识制作技能培训。在营销上,广泛的和各大媒体网红合作,是凤翔泥塑的宣传和销售每年都成为新年的网红头条和最火爆的销售产品,仅仅一个网红每月销售凤翔泥塑一万多件。总之我们在凤翔泥塑传承和发展上广交朋友合作共赢,成为全社会参与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联盟,体现了凤翔泥塑在传承和发展上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发展意识。

 

及时创新创造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

我们充分认真学习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理念,结合传统大胆创新创造,用不俗的作品印证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家都知道凤翔泥塑通过创新作品三次登上国家生肖邮票,三次登上央视春晚,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中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十二生肖作品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凤翔泥塑一举成为世界级文化品牌。2022年我公司注册的具有独自知识产权泥塑创新产品30多项,一举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陕西省文艺创新版权示范基地”工坊,先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称号。教育部授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基地。这些都是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效的创造力,更是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理念取得的成果。胡新明泥塑工坊也于2023年1月被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非遗工坊先进案例”荣誉。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最科学最有效手段

我们始终认为,非遗传承一家独秀一点红,千家万家遍地红,要使我们非遗传承成为一种稳定的业态,就得有广阔的市场,优秀的营销创研团队,更要有强大的生产群体,脱离市场意识的非遗传承几乎就是空谈。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都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并逐步完善,而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习俗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才代代相传成为一种信仰而经久不衰。所以凤翔泥塑从70年代恢复制作以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直是以传统批量生产为主,并销售到全国各地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新明泥塑工坊负责成果性设计创作,新明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负责成果转化生产,市场验证通过,再分配到100多户农户进行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目前我们泥塑的生产规模是年产15万件左右,产值3800多万元,帮助扶持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有力的支持和推进了乡村振兴建设。2023年6月,我们六营村因为泥塑产业的发展带动,成为陕西省和国家乡村振兴局首选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并在全国进行了直播。这也正是乡村振兴“铸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高质量的文艺志愿服务和优秀文化产品回馈人民、服务人民,让生产性保护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法宝,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对民间文艺的热爱、支持和参与。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都成为我们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者、传播者和保护者。

延安是红色文化的高地,更是黄土文化的沃土,历史与民俗文化极为厚重,是黄河文化的标志,有气势如虹震撼世界的安塞腰,唱响大江南北红遍中国的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有绚丽多彩闻名世界的陕北剪纸、农民画和布堆画,可以说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无以伦比。更好的传承发展,在于在传统基础上再创新再创造,使之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走进陕北,延安有礼,圣地之光,耀我华夏!          

 

 

胡新明简介

胡新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他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作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多项大奖。多年潜心研究,研制“摔不烂”泥塑和石膏模具,改进生产工艺,成立泥塑艺博园,培养大批泥塑传人,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胡新明泥塑画”自成一派。现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先进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艺术家,凤翔泥塑第六代薪火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2023黄河非遗对话|苏晓莉:把黄河非遗之声与非遗好物传向远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