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报道 > 文旅动态 >
丝路头条 文旅动态 区域协作 文旅周刊

认知黄河,就去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7-10 13:10:57   来源: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    作者: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

  位于陕西佳县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走进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前世今生。

《黄河之水天上来》(油画局部 赵拓 柯建军作)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供图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千米。黄河干流尚未形成之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一些独立的湖泊,并且互不相通。通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仅塑造出我国自西向东三大阶梯的地貌格局决定了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而且改变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模式,使的青藏高原出现大范围冰川,季节性的冰川融化加大了河川的径流,为黄河的贯通奠定了水动力的基础,经过长期的汇集流通、改道,形成了现在的黄河。

  “九曲黄河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古至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尚书·禹贡》《山海经》《史记》都有对黄河源头的记载。元代曾派人勘察认定黄河源头在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约在今巴颜喀拉山附近);清乾隆年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并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新中国成立后,相关机构对黄河源头进行数次实地勘察,得出的结论也不经相同,1952年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1978年专家提出卡日曲为黄河河源的建议。1985年,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

  黄河可分为上、中、下游。黄河上游与中游以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作为分界线,黄河中游与下游以今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作为分界线。黄河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支流众多,沿途直接流入黄河且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

  中国古代早期,把河流称之为“水”,“河”专指现在的黄河。黄河称谓正式出现于东汉时期,但是也很少使用,秦汉时期黄河被称为“浊河”,至唐宋时期“黄河”这一称谓才被普遍使用。“黄河”之名的产生过程反映了不同朝代对于黄河认知的不断变化。

  在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陇文化、河套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核心。从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先后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开始,黄河流域留下了华夏先民各个时期的不同印记。

  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上陈村旧石器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文物最早可追溯到212万年前,说明这一时期蓝田地区已经有古人类活动遗迹,比距离此地不远的陈家窝和公王岭两地发现的蓝田人早了约50万年,比之前认为我国最早的西侯度人早了32万年,也是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类遗迹点之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油画局部 赵拓 柯建军作)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供图

 

  从夏朝至北宋,王朝多在黄河流域建都,黄河流域长期居于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心,而陕西又是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核心区域,诞生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延续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脉。

  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源头。夏朝是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它的建立与黄河息息相关。大禹通过治水成为领袖后,进一步掌握了氏族部落的各项权利,集中推动了国家政权的产生。商朝是我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商甲骨文也记载了黄河洪灾淹都城的记录,也有不少祭祀河神、占卜水灾的卜辞。周朝推行礼乐制度,分封诸侯,施行宗法制,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央展柜这一尊青铜器仿制品,它的名字叫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因其铭文记载“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中最早记载中国而闻名天下。何尊两边是按照《周礼》中的五礼六乐设计制作的周朝制礼作乐浮雕内容。

  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黄河与秦汉王朝的盛衰兴替密切相关。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通过郡县制与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等制度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皇权,奠定了中国封建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大一统的背景下开始了国家治河,并将黄河改名为“德水”,花费巨资修筑千里大堤,减少了黄河水患侵害。

《黄河之水天上来》(油画局部 赵拓 柯建军作)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供图

 

  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北击匈奴,南平岭南,西扩西域,东拓辽东,开辟丝绸之路,处处彰显着汉代雄风。这一副浮雕内容是汉武帝于泰山封禅后,亲临黄河岸边祭祀河神,祈求瓠子堵口成功的画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就了黄河流域历史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促进了隋唐王朝的诞生,促成了唐朝的开放与包容。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最发达、强盛的时代,长安城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对唐朝社会、文化、教育的繁荣以及后世封建制度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唐朝对外交流频繁,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极大影响了世界尤其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隋唐大运河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满足了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需求,推动了政治一统、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黄河流域经历过盛唐的繁荣之后逐渐失去了主体文化的地位,但其政治经济方面依旧处于重要地位。北宋前期,黄河文化一度迎来了新的繁华发展,随着南宋的建立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黄河流域逐渐失去了在政权中心位置,开始融入统一的中华文明之中。在这期间,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都在相互连接,互相影响。

  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黄河流域经历了三次民族大融合,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次是满人入关和晚晴各族抵御外敌的时期。在一次次的融合与发展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为多民族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从黄河上数不尽的商埠码头、听不尽的商贸传说、秦直道、丝绸之路,明清之际的边贸榷场,以及商业都市,都是大河流域古代商业的繁华的最好见证。

《黄河之水天上来》(油画局部 赵拓 柯建军作)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供图

 

  其中,秦直道是连接中国南北的一条古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秦直道始于秦岭,止于渭河,全长约2000公里。在古代,秦直道是连接中原和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与西域、印度、波斯等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欧洲、西亚等地的一条古代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不仅有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还有大象、马匹、红宝石、珍珠等西域特产。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陕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沿黄生态文明建设,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资料来源: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揭秘
下一篇:“昂米就在岸上住”——佳县巡礼